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照見自性無住生心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照見自性無住生心

【人間社 黃博鏞 屏東報導】 2024-09-18
佛光山屏東講堂9月15日舉辦「雲水自在.祥和歡喜」系列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寺務監院接駁組組長慧祥法師,主講「無住生心的生活運用」,引領現場與線上聽眾近450人共同深入《金剛經》義理,從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為始乃至「不生執念、安住真心」!

慧祥法師首先援引《六祖壇經‧行由品》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其父早亡、家境貧困,倚仗砍柴擔負家中生計。因緣際會下,某日於市集聞客讀誦《金剛經》中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而有所感悟。時五祖弘忍大師住蘄州黃梅之東禪院,惠能遂前去拜謁,五祖向惠能問其所來及所求何物,惠能回答嶺南新州百姓,遠來禮師,惟求作佛,不求餘物,五祖告訴惠能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的未開化民族,怎麼堪為作佛呢?但惠能表示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,獦獠身與和尚不同,佛性又有何差別?五祖驚覺惠能秉性非凡,遂讓他入碓房舂米作務。

接續講述五祖傳法過程,時五祖召集徒眾各敘一偈以傳衣授法,首座弟子神秀於壁廊書寫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而惠能認為此偈未見本性,遂請童子代為書寫一偈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五祖弘忍見聞此偈,便於夜半三更召惠能入室,為他逐字逐句講解《金剛經》,解說至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而完全大悟。

慧祥法師提及自達摩祖師傳法以來至五祖弘忍,禪宗一直是以《楞伽經》印心,並講解《楞伽經》中重要的三自性,緣起自性說明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,而圓成自性是真如自性、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以及妄想自性則是虛幻的想像,告訴大眾任何一法皆具足三自性,如果單從一方面觀察,容易因執著所見以為事實而產生錯誤,所以萬法必須從三方面觀察,方能見到真相。

法師引領在場聽眾探討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要生何種心?從《金剛經》經文中提到,應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、信心、清淨心、無所住心、不住法的心及應滅度一切眾生等心,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,藉種種心面對無所住,讓我們不被外境障礙住、卡住,使生活、家庭、工作和未來都更加美好,

末了由慧祥法師帶領大眾一齊恭誦「佛光四句偈」,回向聽經聞法的功德,期勉大眾藉由發菩提心,讓修行過程中不被障礙,獲得自在解脫,現場聽眾法喜充滿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